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

眾所期待的「鞭刑」,台灣早就有了


台灣史告訴你「鞭刑沒啥稀奇、亂世用重典不是重點」



yeye99992000 @ Youtube


內容節錄

|要鞭刑,我們早就有了|
如今大家覺得真快真有效
「十五分鐘,犯罪 OUT! 」的鞭刑
當初不只讓台灣人很討厭
日後更變成指責殖民者欺負台灣人的證據
 
|匪徒刑罰令|
短短五年之間就有一萬多名「匪徒」被判死刑(然後他就死掉了)
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經過法律程序
比照現在很多台灣人「趕快判死刑」、「一星期槍決」的言論
「匪徒刑罰令」完整發揮亂世用重典的精神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想到台灣解除戒嚴、成為法治社會才不過三十年
就覺得隨機殺人與死刑的意義不只代表社會病了、
不只呈現出人在無法滿足心靈需求時最極端的狀況

這更是一個瓶頸、一個已開發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
才解嚴三十年的社會、甚至人稱的「萬惡國民黨」都還沒下臺
輿論已經開始期待恢復過去的「匪徒刑罰令」或「戒嚴令」
而這樣的健忘,不是我們指著那些「所謂民粹」就可以快速了事的
(要說那些人都是無腦的民粹,我也無法苟同
我更願意相信,那些說「唯一死刑」「死刑太輕」的人
也跟我們偏向廢死的人一樣,有對於正義最純樸的期待)
 
與擁有自由民主數百年的國家相比
我們是最不應該、最不被允許期望「重典」的
這反映出的到底是怎麼樣的的自卑:
就是什麼都在走下坡,才會想要東施效顰學新加坡
鞭刑在新加坡如何被詬病我們都還不了解,就急著要套上他們的畫皮
 
就法治或重點來說,台灣真的還太年輕
我們都是學步車裡面的嬰兒,正處在一個看到什麼都想學什麼的年紀
新加坡要鞭刑,我們也要鞭刑
日本在研究隨機殺人,我們也要研究隨機殺人
大陸經濟起飛,我們都落地了卻還是想再起飛一次
這樣學步的過程,最後會讓我們長成什麼樣子,誰也不知道
 
這陣子的爭論,我覺得最受用的仍然是范綱皓的那席話
在死刑這件事情上,不同意見、立場的人,我們可不可以先不要「一定要廢死」、「一定要執行死刑」,如此極端地與彼此對話,而是放下情緒、放下替受害者說話的心態,只問自己,我們想要的價值是什麼?我們希望的社會是什麼?如何可能達成? 
我想,我們的共識應該是:帶著孩子上街遊玩時,我們要如何才能不需要再提心吊膽?下一步就是繼續問,怎麼做?殺了一個鄭捷,就能達到嗎?或是,廢除死刑難道就會社會安定嗎? 
我們要辯論的是這些更深層的事情。 創造共識、打造一個美好的社會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也不可能不花費任何代價與成本,關鍵是,我們願不願意,嘗試各種可能、窮盡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?
談到民主,胡適說,容忍是比自由更重要的事